参加开国大典 激情燃烧60年

返回

82岁的王步升20年来第一次坐进电影院 电影《建国大业》让他心潮澎湃

参加开国大典 激情燃烧60年

作者:本报通讯员 郭建春 本报见习记者 邹洪珊 阅读数:0

  本报通讯员 郭建春 本报见习记者 邹洪珊  

  

  昨天,备受瞩目的大片《建国大业》在宁波时代电影大世界里放映。影院的一角,一位老人一边看,一边不时拿出手绢抹眼泪。

  这位老人叫王步升,是位老军人。他曾经参加过开国大典,还被毛主席接见过三次。这次为了看《建国大业》,阔别影院20年的他,特地花25元买了张票,重温了当年的光辉岁月。

  “我经历了解放北平”

  今年82岁的王步升, 1947年入伍。《建国大业》里讲述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北平解放等,对他来说就像昨天发生的故事。为了看这个片子,他20年来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电影拍得真好,很真实,战争场面很宏大。”老人抹着眼泪看完了电影。

  老人说,1947年他20岁,参军后加入了辽东军区独立师。平津战役后,他跟随部队进驻北京的铁狮子胡同,被编入华北军区直属部队208师,即北平警卫第一师。“电影里开政协会议的中南海,还有东交民巷,当年都是我们警卫的范围。”

  “电影里解放北平这一段,我还亲身经历了。”王大爷说。

  “我参加了开国大典”

  电影结束后,王大爷有些意犹未尽,认为里面开国大典的部分有点少。“我很幸运啊,开国大典亲身经历过了,国庆60周年过几天也能体验到。”

  北平解放后,为了迎接国庆,北平警卫第一师特地组成了预备队,王大爷当时是其中的一员。他们每天练正步,步幅要求75厘米,还要练踢腿,离地面25厘米,一分都不能差,就这样练了几个月,一直等到了开国大典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凌晨4点,王大爷的队伍就早早地来到了长安街。“那时候天还没亮,街上也没什么人,好多人因为起得早,就坐地上打瞌睡呢。”王大爷笑着说,那时候的长安街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宽,从天安门开始的一小段路,当时也不是沥青马路,铺的还是鹅卵石。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40多分钟后,预备队就紧跟着海陆空三军,走向了主席台。虽然经过主席台只有10分钟,但是王大爷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眼睛不自觉红了,“那时候首长们都在,有主席,有总理,心里很激动,边走正步边喊,嗓子都喊哑了。”王大爷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招手,大家激动地喊“毛主席万岁”的情景。 

  国庆阅兵式每届都看

  除了开国大典,王大爷说,国庆20周年的时候,他也在现场观看了阅兵式。

  1969年7月,毛主席要面见海陆空三军团以上的干部,当时王大爷是东海舰队岱山厂站的政委。由于毛主席工作繁忙,王大爷他们就一直在北京等着,这一等就到了国庆。

  “正好又到了阅兵的日子,于是我们就成了主席的客人,参加了国庆观礼,那天西哈努克亲王也在场。”王大爷说,那天在天安门的城楼下搭了一个长方形的台子,数千名干部站在上面观礼,场面很壮观,他就是其中的一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王大爷很想去现场看阅兵式,但是年纪大了,只能选择在家看电视饱饱眼福。“每一届的国庆阅兵,我都看,从头看到尾。现在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已经不是我们那个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了。军装也越来越时尚,今年的阅兵式肯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