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不信我们玩不过你

返回

本报编辑部倾情提供全民“玩骗”大全

骗子,不信我们玩不过你

杭州人恶搞骗子民间版,充满着普通人的智慧和幽默

阅读数:0

  郁闷ing。

  咱智商也不算低,为啥老被别人玩?刚有位老太太把毕生的积蓄都汇给骗子,又有户人家给骗走30万寻死觅活啦……

  思来想去,可能主要还是要归结于我们中的相当部分人,对骗子太客气了,即使一举识破骗子企图玩你的阴招,最多就挂断电话,暗自嘀咕一声“俺不跟你玩”,把跟骗子斗的艰巨任务全都推卸给了可敬的警察叔叔。

  问题是,我们都不跟骗子玩,骗子心里乐啊:这帮人,太好对付了,要么傻,一钓就上钩;要么胆小,只求自保。

  所以,我们隆重地推出这期“全民玩骗大全”(注意,不是“防骗”大全),号召大家:集体玩骗子!(当然,“大全”能出街主要要感谢民间有很多可爱的人,他们自发地调动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勇于和骗子作斗争,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彩的素材。这些人中不乏我们身边的同事好友,谨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玩骗子,有什么好处?

  最主要的,是提升了骗子的犯罪成本。让骗子多花几个电话费还在其次,关键是让骗子生气,气得跳脚;让骗子急,急得上火,最好肝火上升,生病住院,好歹让老百姓也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二来,我们发泄了心头郁积的怒火,通气啊——心情好了,胃口就好,吃饭倍香,身体倍棒!

  所以,我们郑重地建议读者把本期“大全”收藏,把下面的精华个例熟记在胸,碰到骗子贸然骚扰,赶紧找一个,对症下药,千万别慈悲,哪招狠找哪个。(别忘了,让别人倾家荡产的时候,骗子是一点不心软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誓和骗子周旋到底!

  

  如果你还有更高更绝更幽默的“玩骗”方法,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068,或发送邮件到qbds@zjnews.com.cn。   本报记者 杨丽

  玩骗江湖高手李老师

  没事就和骗子聊聊天

  李老师是一位40多岁的策划人,“玩骗”实践极其丰富,嬉笑怒骂皆文章。没事时就坐在办公室和骗子聊聊天。

  李老师接到中奖的短信或电话后,会回拨过去。

  对方一接起电话,李老师就很真诚地说:“朋友,你的短信来得太及时了,我最近缺钱,正愁没地方弄钱呢。买房子要钱,汽油涨价了要钱,大夏天连水果蔬菜都涨价了……”

  这些牢骚话,估计也说进了骗子心里,骗子觉得自己又钓上了大鱼。

  李老师就换上调侃的语气:是不是要我把所得税先打到你们账户?账号多少你说一下啊……骗子一听语气不对,就挂电话了。

  李老师说,对付骗子的最高境界是将心比心,以情服人。他特理解电话行骗这一行业的“苦处”,经常和骗子“推心置腹”。

  比如,“这年头大家在外面混口饭吃都不容易。我帮你算过,每次群发一万条短信,成本也要近一千元,但是像我这样的‘老甲鱼’,你们肯定骗不到。你们应该拓展思路、精确定位,做扎实市场调查,去把民工兄弟、农村的大伯大妈、深山老林里的人的手机号多弄来,提高短信定位的准确度。这样才能提高投入产出率。”  

  又比如,“我是专门做策划的,你们的活动不够完美,这样吧你们来杭州,杭州很美的,你们顺便旅游,吃住我包了,我帮你们好好地策划一下,不收你们的钱!”

  如果骗子还没有回过神来,李老师还会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下次策划新节目时,可以打这个电话,你可以叫我李老师。”

  本报记者 陈文君

  你已经被定位了

  全寝室合作冒充公安吓坏骗子

  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读大三的小赵,有一次全寝室联合起来耍骗子。

  小赵先用免提拨通了骗子留下的电话。对方说:“这里是香港一个集团的深圳办事处,恭喜您中奖,请先汇中奖数额2%的手续费到账号××××××,然后去香港公司领奖,地址是……”

  还没等骗子说完,一号铺的同学上场,配合狂敲键盘的背景声,大声说:“报告局长,已经定位对方信号。”

  然后大家开始模拟电视里公安局指挥中心准备行动的声音:三号铺的同学猛拍桌上的书,还播放了事先下载的警笛声,其他人不停地在寝室绕圈走路,好像很多人准备行动了……

  最高潮时刻,小赵用命令的口吻说:“经侦大队马上出动实施抓捕,快!”

  只听电话那头喊了一声:“不好了……”

  电话那边,挂了。

  电话这边,一群男孩子击掌欢呼。

  本报记者 黄莺

  本报通讯员 戴惠芬

  QQ群集体轰炸 打到骗子疯了为止

  一个朋友在QQ群里说,又收到骗人短信了:“建行温馨提示:您昨日在杭州百货已成功消费9337元,该费用两天内从您的账户中扣除,咨询电话:0571-6097××××。”

  群里十几号人集体兴奋:玩游戏!大家打电话给骗子,耍他一次!

  很快,群里刷屏式地出现了一条条玩骗子的话:

  你们银行可不可以提供贷款,我要贷很多的,要求上门服务。

  我是杭州某某广告公司,请问你们要做广告吗?

  你这里卖杜蕾斯吗?

  我在网上看到这个电话可以订火车票,我要3张明天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卧铺,要动车的。

  干脆把骗子的那句话还给骗子:您昨日在杭州百货已成功消费9337元,该费用两天内从您的账户中扣除,咨询电话:0571-6097××××。

  一群人排了顺序轮流打,“打到骗子疯了为止”。每打完一个电话,就在群里汇报战果。

  最后,骗子在电话里求饶:你们不要打过来了。

  本报记者 王磊

  收到骗子的账号,别急着删

  登录网上银行,集体冻结它

  对付骗子,网上广为流传“冻结账户”法——只要登录网上银行,输入骗子的账号,然后胡乱输入密码,只要3次输错,网上银行的账户就会冻结。

  发帖人号召:如果你收到骗子的短信,别急着删,记得一定要冻结他的账号,这是针对骗子的“饥饿疗法”。不仅让对方有钱也拿不出,也让他无法接收其他受害人的汇钱,再大不了,可以浪费骗子跑银行开卡、重设密码的时间。

  饥饿疗法真有效吗?记者拨打了3家银行的客服电话,求证如下。

  工商银行:密码错误累计3次,网上账户当天就会被冻结,第二天自动解冻。但总共超过10次,账户就会被永久冻结,只有携带本人的身份证、银行卡去柜台才能解冻。

  建设银行:密码错误累计3次,账户就会被锁住,不能办理业务。若错误超过6次,将视为密码挂失,需到柜台重设密码。

  农业银行:密码错误累计6次,账户就会被锁住,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到柜台解冻。

  本报记者 黄莺 

  与骗子巧妙周旋,给警方提供更多线索

  杭州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邵晓东表示,接到诈骗电话的市民,有这种做法,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要有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不要触犯法律。否则,就是适得其反。

  市民们可以换个思路,可以给骗子多设置几个问题,与他们巧妙周旋,尽量拖延时间,一方面是避免自己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为警方提供更多的线索。

  以下这些周旋方式是警方提供的,接到诈骗电话的市民可以按图索骥:

  ■如果对方自称是电信局,说你的电话被人盗打——

  回复一:如果我的电话被人盗打了,请你发书面通知过来;

  回复二:我会向当地的电信部门核实,核实之后再和你联系。

  ■如果对方自称是公安局,要求你汇款到提供的“安全账户”里——

  回复一:你是哪个公安局的?请把你的警号告诉我;

  回复二:我会打电话到当地公安局核实你的身份,回头再给你打电话。(注意:重拨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回拨键,最好是用另一个电话再打。)

  ■如果对方要问你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回复:要核实我的身份是可以的,但请你上门来问我,同时我要查看你的证件。

  邵晓东说,在与对方周旋的过程中,要一一记清对方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信息,然后马上和警方联系。

  本报记者 胡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