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庐山恋》
一直想去庐山,最近这个春节,终于成行。
说实话,对庐山的向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影《庐山恋》。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估计至少有近30年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女朋友,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的。《庐山恋》于1980年7月12日在中国大陆首映,上映后仅一周便有5亿人次观看,票房达到一个亿,其轰动效应、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当前的《哪吒2》。电影中的男女主角郭凯敏、张瑜,成了当年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张瑜因此获得了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现在说起《庐山恋》,其中一大卖点是中国第一部吻戏,称得上是中国青年观众爱情启蒙片。而我之所以因为向往庐山,一来想看看影片中展现的景点,二来因为庐山确实太有名了,作为我国的重要名山,美丽的景致加动人的故事,数千文人先贤面对它的雄奇秀美,才情勃发,欣然挥毫诵吟,留下万余首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致、芳菲晚来的山寺桃花,还有那著名的庐山会议旧址、美庐别墅、峭拔秀丽的五老峰等奇幻浪漫的峰峦,2000多种野生植物……
如今,这座名山上住着17000多居民,不过他们中一部分人很多时候住在山下,因为孩子要到山下读书,部分居民工作也在山下。
由于天气原因,我和家人把车停在庐山脚下的索道停车场,乘能容纳20来人的缆车上去。
山上俨然是一个比较热闹的集镇。当天下午,我们先去了花径、如琴湖、仙人洞、御碑亭。如琴湖中的亭子因为山雾缭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花径进去则是白居易草堂,那首《大林寺桃花》据说就出自这里。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庐山就在江州管辖范围内。白居易到江州的第二年登上了庐山,此后他题咏庐山的作品达七十多首。
在仙人洞附近的御碑亭,有导游介绍,庐山恋男女主角避雨的地方就在此地。此地古为白鹿升仙台,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仙人而赐建此亭。亭中立有由朱元璋撰文,詹希原手书的《周颠仙人传》大理石碑。可惜那块御碑,碑文已模糊不清。
晚饭后,我们赶到餐馆附近的庐山电影院,看这部在这里已连续放了四十多年的电影。电影院看上去有点古朴,门口小公园点缀着“1314”字样。当晚影院大部分坐满了,当然都是游客。开映前大家在门口拍照留念。影院门框上的流动字幕是李白的诗句;一进去就是电影海报,海报上是男女主角笑着凑在一起的银幕形象。接着是一处供情侣、新人拍照的场地,这圈场地整个氛围全是大红色,对面则是庐山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再里边则悬挂着每个年代的结婚证样本。显然,庐山恋电影院已经成为一处见证国人爱情与婚姻记忆的圣地,也是现成的方便新人办理结婚登记的地方,很有意思、值得留念。
近30年过去,对于这部电影的整个故事,我显然已经有些模糊。该片以中美建交后为背景,讲述了国民党人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和有志青年耿桦在庐山两度相遇的故事,两人一见钟情并展开了一段浪漫而动人的爱情。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因为电影《庐山恋》愈加出名、更加出彩。这些年,庐山的旅游业能持续发展,有电影《庐山恋》的助推之功。去年九月,这里还举办了第五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以影遇爱、以影予爱、以影续爱,举行了“不老的爱情”主题盛典。
庐山春节之行,终于圆了心愿。但因为时间关系、天气因素,有的景点没能前往,我跟导游说,适当时候还要再来庐山,再看《庐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