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姆渡文化走上桌游 这群大学生有点“奇思妙想”

返回

在娱乐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让河姆渡文化走上桌游
这群大学生有点“奇思妙想”

作者:本报记者 邱伊娜 通讯员 陈琦 李解语 阅读数:0

  最近,一只“猴子”成为全球游戏玩家的焦点——国产首款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为全球玩家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新途径,也成为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新表达。

  过去的这个暑假,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以下简称“杭商院”)勇闯新石器世界师生团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当下流行的桌游卡牌游戏形式与河姆渡文化相结合,打造了专属河姆渡文化的桌游——“探索八荒——与禾·河姆渡之旅”,助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穿越到河姆渡时期,来一场“村庄保卫战”

  当你穿越到河姆渡时期的一个村庄,面临周围野兽的威胁,将如何保卫自己的村庄?这是“探索八荒——与禾·河姆渡之旅”中玩家的主线任务。杭商院设计团队将河姆渡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建筑转化为插画,让玩家在收集游戏卡中了解史前文化。

  杭商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李晔彬是这套桌游的主设计师,也是整个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他介绍,整套桌游一共有60张卡片,分成人物、天赋、道具三类。玩家选择不同人物,根据人物选择不同的天赋卡牌,再在特定的游戏地图上移动,打怪升级,获得一定数量的道具和装备,最终打败野兽保卫村庄。

  卡牌的设计思路均来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作农业、骨雕象牙器以及独特的图腾崇拜等文化元素。例如角色牌中有一张祭司卡,在博物馆拍摄祭祀木雕像后查阅资料,发现河姆渡人崇拜太阳,确定卡牌主色调,并对比其他同时期文化的祭司,设计了法杖这一元素。

  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与纺织相关的工具,李晔彬在观察研究还原的模型后,设计了“纺织女”这一角色。在其他道具类卡牌上,团队对河姆渡文物元素进行一对一还原,还在上面增加了文物解释,帮助游客理解。

  据了解,勇闯新石器世界团队成立于2023年9月,团队主要成员有6人,分别来自环境设计、新闻、广告等专业,大部分同学都是宁波人,想让大家更了解“河姆渡文化”,就想到了年轻人喜欢的桌游。

  去余姚河姆渡镇蹲点、调研,假期就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跑;大量文物、模型、图像被收集成卡牌的灵感来源;确定卡牌游戏后,引入开放世界机制,让玩法更丰富。

  李晔彬发现,提出一个想法很简单,过程中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应变突发状况,都是挑战。

  光一张游戏地图,他们就设计了一周,每天晚上9点下课后还要找空教室碰头开会,好几次讨论结束,寝室都已关门,只能找老师解释才各自回到宿舍;初版游戏机制方案出炉后,他们找到专业老师指导,发现漏洞需要修补却正值期末,凑不齐时间集中修改。

试玩版受到欢迎,他们还想做更多

  今年5月,团队拿到了“挑战杯”浙江省级铜奖。比赛后,方案又修订过多次,终于在暑假,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深度合作。

  “第一天三个年轻人来参与游戏,反馈形式新颖,不少上了年纪的游客也停下来观看。”李晔彬说。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长谢向杰表示,大学生们设计的桌游形式,架起了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让人们在游戏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河姆渡文化,效果很不错。

  目前团队已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达成深度合作意向,等游戏优化完毕,就能正式成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体验项目。团队还将以桌游为核心,筹备周边开发,如衍生文创、主题研学、儿童读物、网络游戏等,为博物馆打造品牌、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3月起,勇闯新石器世界团队成员又对仰韶文化、半坡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意图在“探索八荒”桌游文化卡牌系列之上,打造更多的桌游文化卡牌系列。

  记者了解到,该团队已成立了“墨图卡牌”工作室,计划与多个城市博物馆打造互动的体验性文创IP,打造“博物馆+游戏+城市名片”的融汇概念,突破博物馆与城市边界,让人们在游戏的趣味互动中了解城市文化,助力城市形象打造和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助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希望通过新形式让更多人,尤其年轻一代,在娱乐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李晔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