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他们的课堂在田间地头

返回

大学生“双百双进”“返家乡社会实践”如火如荼

暑假,他们的课堂在田间地头

作者:本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姚敏明 阅读数:0
“逐梦”小分队正在茂新村调研
“行知征客”队员给翠冠梨拍特写
“活火”小分队队员学唱渔民号子

  顶着烈日开展调研,对着镜头直播带货,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绝活……今年暑假,浙江省交通集团所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院”)的多支学生队伍积极响应团省委、团市委“双百双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分赴全省各地并重点在宁波海曙、宁海、慈溪、象山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用自己的专长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姚敏明

  我来上

带着“泥土味”的思政课

  “想不到古村里还有一个‘航空基地’,还种着从太空带回的果蔬!”说话的是浙江工商职院“逐梦”小分队的队员们,在他们的身后,一座长36米、宽24米、高18米的1∶1航天空间站,以及一座20米高的航天器模型,矗立于田间空地上,而一旁45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内,包括150株从太空带回的香蕉树种等果蔬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这个暑假,“逐梦”小分队来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城西的古林镇茂新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探寻乡村之变、倾听村民心声,足迹遍布村庄的各个角落,累计发放问卷2000余份,回收1800余份,提出助力茂新村乡村振兴建设的意见建议20余条,被采纳2条。

  “茂新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正是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这里成了古风和新韵并存、故事和风景俱佳的‘网红村’,人们收入和幸福指数齐头并进。”

  “这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国(海曙)御史文化陈列馆、宁波家风馆很有特色,已经接待游客66万人,建议村里传承研学特色,强化数字赋能,扩展服务内容,努力打造宁波市城郊‘一日游’的休闲旅游研学基地。”

  “蔺草和水稻轮作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太空农业体验中心把科普、旅游和农业完美融合。”

  队员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在这里上了一堂带着“泥土味”的思政课,读懂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团队还与茂新村达成深入合作交流的初步意向,同学们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展农村墙体彩绘、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宣讲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的浙江样板。

  我来卖

甜了一村人的“致富果”

  “你试过带着蜂巢的蜂蜜吗?甜得让人心情更好哦。”“现摘现发的桃子,吃起来又甜又脆!”浙江工商职院传播与策划专业的郑伊莎、张栩嘉利用暑假时间,参与了海曙区社会组织党员公益日暨“红曙云助农”活动,通过她们在直播镜头前的卖力吆喝,50箱水蜜桃很快售罄。

  与此同时,在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洋湖村翠冠梨基地,“行知征客”小分队进行了一次微博直播,对翠冠梨作介绍和宣传,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点赞。

  “采用直播向观众真实展现翠冠梨的生态种植环境,更能体现产品价值,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一农产品,拉动销售额的增长。”团队指导老师胡晓虹说。

  说着当地方言,来自象山的邵雍棋同学还为梨农们带来了一堂“土味”十足的新媒体培训课程。从农产品带货火热的原因分析,到直播电商的特点,从如何选择电商平台,到设计卖点增强互动等实操技能,他尽量用村民们“听得懂、用得上”的方式娓娓道来。

  “感谢这些大学生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听后感觉帮助很大,打算好好运用今天所学,让翠冠梨卖得更好!”一位前来听课的梨农说。

  “我们团队成员全部来自校全媒体中心,能够发挥专长为‘农业农村农民’做点实事,很有意义!”邵雍棋说,“行知征客”小分队为宁海县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开设了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重新设计了翠冠梨卡通形象的商标LOGO,并将持续指导梨农进行新媒体营销,以“互联网+”助力翠冠梨品牌再升级,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加油助力。

  我来学

传了千百年的老技艺

  近日,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文化馆的排练厅里传来阵阵鼓点和欢声笑语。“寻梦船鼓”小分队正跟着澥浦船鼓戏的传承人郑梦娟学习船鼓戏表演。

  几个男生把重约三十斤的船形道具系在脖颈上,双手握住两侧船沿,伴着口令前后走动,船身摇摆出弧度,船下的蓝色绸缎恰似波浪翻滚,一旁的女生则手持双鱼上下舞动,呈现出一派渔家庆丰收的欢乐景象。

  而在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碧海蓝天下,渔港码头前,“活火”小分队的成员被唐宋时期流传至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渔民号子的魅力所感染。他们迎着海风、伴着潮声,跟着非遗传承人、东门渔村党支部副书记郑满江,把时而悠扬时而铿锵的渔民号子唱响。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我们调研学习了澥浦船鼓戏的历史沿革、风格特色和传承现状,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赖于其背后的能工巧匠们肩负使命一路前行,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在数字化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有所作为。”“寻梦船鼓”小分队队员应佳希说。

  “活火”小分队在哔哩哔哩、微信等平台推出了“传承非遗”视频专栏,积极宣传普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形成渔民号子“口袋书”。

  后续,同学们还将以舞台、出版读物、开发衍生产品等方式传播海洋非遗。

  队长魏婧婷说:“希望能进一步拉近大众与‘非遗’的距离,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能如咱们小分队的名字那样,‘活下去’‘火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工商职院还有一支“非遗青年”小分队,该团队在假期里前往6个非遗传承基地,摄制宁波本地非遗视频18个,其中双语视频11个,视频总计时长140余分钟,后续将分发给基地供接待外宾时使用,为宁波本地非遗“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浙江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俞位增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健全实践育人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途径,走进乡村、服务三农,为青年学子学深悟透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两个先行”重大部署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俞位增希望同学们在观察实践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进程中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的最强音。